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介绍 -> 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 -> 征稿启事

《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CN50-1228/TP)是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季刊),系由《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CN50-1045/N)更名而成。

本刊将以“聚焦交叉学科领域,刊载人工智能学术前沿成果,传播人工智能技术,关注人工智能工程应用实践,助力人工智能驱动国家创新发现”为宗旨,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前沿成果、技术突破创新和行业最新应用等领域,刊载有见识、有新意、有突破的研究成果,促进人工智能的理论建构、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于国家优先发展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的大战略。设置的主要栏目有:智能基础、智能技术、智能工程、研究综述、热点专题等。各栏目刊登的主要内容如下:

智能基础栏目主要刊登人工智能领域有创新学术见解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对该学术领域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智能技术栏目主要刊登先进、实用的创新技术研究成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有应用推广价值;

智能工程栏目主要刊登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即“人工智能+X”,如智慧农业、智慧教育、智慧电网等的应用研究成果;

研究综述栏目主要刊登对新兴的或活跃的学术研究领域或技术的综合评述,要求题材新颖,避免罗列文献,重在分析、评论,应对综述对象的发展前景有创新性学术观点,本栏目以约稿为主;

热点专题栏目主要刊登学术团体对某个热点问题的系列研究(至少2篇以上的相关研究论文),专题设有支持人语和对该学术团体的简单介绍。

本刊广纳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热忱关注科研动态,注重报道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欢迎惠赐稿件。

一、来稿的基本要求

1.来稿应具备创新性、科学性、规范性、可读性,务求立论新颖,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材料翔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内容应注意保守国家机密。

2.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10000字以上(但请注意:不是越长越好)。论文必须包括(按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注明所在地及邮编)、中文摘要(200~500字)、中文关键词(3~8个)、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正文(层次标题连续编号,如“1”,“2.1”,“3.1.2”等,左顶格)、致谢(可无)、参考文献(15篇以上);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简介;基金项目名称及批准号。

3.本刊严格执行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请作者严格按照GB/T3179-2009期刊编排格式、GB3100~3102.1~13-1993量和单位、GB/T7714-201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国家标准撰写论文。外文字母应注意区分正斜体和大小写,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的高低应有明显的区别。文中图、表应择最必要的,一般不超过6个,且有电子文件(TIF格式或JPG格式,分辨率至少达到300 dpi)。照片(最好是彩色)要清晰。确保论文格式的规范、完整。

4.请作者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论文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作者自负其责。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文稿进行必要的技术性、文字性修改,但论文所持观点不代表本刊意见和立场,文责自负。

5.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数字出版单位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也有本刊的全文推送,许可的数字出版单位和本刊皆不另支付著作权使用费。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本编辑部上述声明,若作者不同意,请勿投稿。

二、投稿方式

请进入http://xbbjb.swu.edu.cn(西南大学期刊社)后 ,点击“欢迎进入在线稿件处理系统”(或进入http://xbgjxt.swu.edu.cn),选择《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进行注册、投稿(首次投稿须注册)。 或直接进入《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投稿系统网址:http://aise.swu.edu.cn/。本刊只接受网上投稿,上述投稿方式为本刊正规投稿途径。本刊不接受任何代理方式或其他方式投稿。

垂询电话:023-68252540 023-68366165

《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编辑部

2023年6月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邮编:400715

传真:023-68252538

邮箱 :xbbjb@swu.edu.cn

版权所有:西南大学期刊社

西南大学期刊社

教师教育学报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植物医学

环球人文地理

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

未来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