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前沿

    行业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前沿 -> 正文

    吴尚之│为建设文化强国培养更多期刊人才

    发布时间:2023-06-03 浏览次数:

    吴尚之│为建设文化强国培养更多期刊人才

    来源:中国出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期刊是人们记录、传播、保存知识和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承担着传承文明、弘扬文化、传播知识、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促进期刊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善于创新创造的期刊人才队伍。

    人才强则文化强,人才兴则期刊兴。期刊业作为知识和内容产业,是高素质人才聚集的行业。期刊业过去的发展靠人才支撑,期刊业未来的兴盛更要靠人才保障。期刊人才建设和培养需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和战略部署,紧密结合行业实际和发展实际,群策群力,系统谋划。

    一、期刊业发展与队伍状况

    目前,中国期刊业依然保持着平稳发展的态势。据统计,2021年全国共出版期刊10185种,种数降低0.07%,相比上一年基本持平。从期刊印刷发行情况看,每种期刊平均期印数1.12万册,总印数20.09亿册,总印张118.97亿印张,全行业营业收入224.63亿元。与上一年相比,两项指标略有下降,即每种平均期印数降低0.69%,总印数降低1.29%;另有两项指标保持增长,即总印张增长2.21%,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5.67%。在近年来新冠疫情等严峻挑战的大环境下,期刊业保持平稳发展的趋势,实属不易。

    期刊业的发展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尤为突出。从当前期刊单位的情况看,队伍状况出现了“双减”现象,即期刊从业人员在减少,期刊人才也在减少,人才流失问题比较突出。统计表明,2021年期刊出版从业人员6.18 万人,比上年6.33万人下降2.40%,减少了1500人,期刊从业人员总数延续了近年来持续下降的趋势。

    二、期刊人才建设的紧迫性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期刊业发展要靠人才支撑。期刊人才队伍状况出现“双减”现象,突显人才建设问题的紧迫性。在期刊人才建设方面,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人才结构不适应发展要求。人才结构存在三个失衡现象。在编辑专业结构方面,从事编辑加工的一般编辑人员过剩,而高级编辑人才、新媒体人才、新技术人才、数字出版人才、运营管理人才、版权和国际贸易人才、全媒体复合型人才较少;在学科专业结构方面,单一学科人才过剩,跨学科、跨领域人才较少,复合型人才更少;在人才梯队结构方面,基础人才过剩,领军人才、骨干人才较少。

    二是人才体制机制不完善。在有的部门和单位,选人用人存在体制瓶颈,尤其是学术期刊出版单位,许多是非法人的编辑部,一些主管、主办部门对所属期刊单位的人员编制、岗位设置管得过严,期刊单位缺乏用人选人自主权和话语权。有些单位在期刊人才管理方面,采用一般干部考察提任方式,忽视期刊出版专业特点,人才流动不畅,职业上升通道较窄。人才评价方面同样存在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四唯”问题。

    三是人才政策和保障措施不到位。在薪酬待遇、生活工作条件方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滞后,一些学校和部门认为校办期刊、主办期刊不是主业,期刊编辑地位存在边缘化现象。编辑人员的薪酬待遇与科研、教学人员同等职级相比偏低。一些学术期刊和外文期刊对编辑的专业素质、学术水平、外语能力要求非常高,但是相应的薪酬待遇低。高要求与低待遇,难以留住人才,更难引进人才。

    四是人才教育和培训创新不够。包括期刊在内的出版人才,教育和培训渠道较窄,不能满足人才增长需求。在学校教育方面,调查发现,出版专业本科招生总人数呈递减趋势。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和技术创新发展,融媒体、全媒体人才将成为教育培养的重点方向,但有些高校教材没有及时修订,跟不上发展的趋势和教育培训的需求。此外,鼓励和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出版人才教育培训的措施还不多,国际化人才培训渠道还不宽,力度还不够。

    三、期刊人才建设的重点方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期刊出版人才建设需要立足长远,突出三个重点方向。

    一是要面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体目标和战略安排。长期以来,期刊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促进理论创新和学术进步,推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新征程,期刊的作用更加突显,期刊编辑的任务也更为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期刊的使命,就是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总体目标这个重点,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各方面的智力支持。完成好这一重大使命,期刊需要汇聚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做好人才支撑。

    二是要面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和部署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号召,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对文化建设作出五个方面的战略部署。期刊的任务就是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担负起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更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方面的重任。完成好这一重要任务,期刊需要集聚一批高素质人才,做好人才保障。

    三是要面向推动期刊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和本质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期刊业面临的首要任务。期刊业发展至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纸刊的出版发行受到严重冲击,传统的办刊模式不适应新技术、新媒体发展的要求。不少期刊单位在融合发展方面,还未探索出新媒体有效的盈利模式。推动期刊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创新引领,推动内容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传播创新、业态创新。期刊的任务就是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重点,办出更多高品质、高水平、高质量期刊,推动一流学术期刊建设,促进期刊业转型融合。完成好这一重要任务,期刊需要培育一批高素质人才,打好人才基础。

    四、加强期刊人才建设的主要措施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加强期刊人才培养教育,需要强化四项措施。

    一是制定和完善人才发展规划。人才建设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个行业所能解决,必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做好统筹协调,加强规划引领和人才建设。国家有关行政部门,要将期刊和出版业人才总体需求和教育培训,进一步纳入国家人力资源、国家教育事业规划之中,统筹做好出版和期刊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创新人才体制机制。要吸引更多人才进入期刊行业,需要抓住创新体制机制这个关键,给期刊单位更多选人用人自主权。期刊主管主办单位应在编制、职称、薪酬管理等方面向期刊单位适度倾斜,进一步畅通期刊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职业上升和事业发展通道。期刊单位要深化内部改革,改变人才评价“四唯”现象,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出版人才评价体系。同时,要改进、完善人才政策和措施,深化出版职称制度改革。在薪酬待遇、岗位设置、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良好条件,使人才干事有劲头,创业有奔头,发展有前途。

    三是优化人才结构布局。期刊人才的培养,需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事业发展、技术进步、产业转型的要求,增强针对性、前瞻性,逐步解决人才结构失衡问题,补上人才需求短板。从当前看,急需培养和引进新媒体人才、新技术人才、数字出版人才、运营管理人才、版权与国际贸易人才、全媒体复合型人才;从长远发展看,需要重点培养一批精通编辑出版业务、具备较高理论学术素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期刊英才,培养造就一批期刊领域名家大师。

    四是加强人才教育培训。高校仍然是出版人才教育培养的主体,需要加快出版学科建设,加大在出版人才教育培养方面的师资和经费投入,及时修订出版教材,培养更多出版专业人才。同时,还需要建立多元教育培养体系,打通专业和领域限制,鼓励和调动行业协会、社会机构参与出版人才教育培训,建设更多培养人才的平台。在期刊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要进一步鼓励走出去和引进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与国际同行教育培训的广度和深度。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期刊业繁荣兴盛,需要一大批人才,也必将造就一大批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更多期刊人才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期刊协会会长)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邮编:400715

    传真:023-68252538

    邮箱 :xbbjb@swu.edu.cn

    版权所有:西南大学期刊社

    西南大学期刊社

    教师教育学报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植物医学

    环球人文地理

    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

    未来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