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卷 第06期(总第221期) 2018年11月1日出版
哲学研究 | |
《国家与革命》首译文与“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终结 | 高华梓 |
概念论、非概念论与信念论——基于麦克道尔对自然化理论的探究 | 苏瑞 |
经济与管理 | |
粮食金融化对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效应 | 谢家智, 叶盛, 涂先进 |
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户生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 孙晗霖, 刘新智, 刘娜 |
教育研究 | |
我国人口变动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及其政策探讨 | 和学新, 武博 |
职业能力标准演进的技术实践逻辑 | 肖凤翔, 付小倩 |
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英、美、德、澳的经验与启示 | 李鹏, 朱德全 |
国际职业教育知识图谱研究——基于SSCI数据库(2009-2018年)的计量分析 | 李双, 彭敏 |
心理研究 | |
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趋势及学业成绩的影响:五次追踪研究 | 郭成, 周仁会, 李振兴 |
高中生的生活满意度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学业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 | 赵小云, 张琳雅, 缪华灵, 刘衍玲 |
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 | 沈潘艳, 万黎, 夏凌翔 |
文学研究 | |
从语言分析哲学理解图像的三种向度:论罗素的图像意识 | 朱全国 |
西方近现代诗歌史上的“戏剧化”诗学 | 胡苏珍 |
民国“时事型”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机制与传播效应 | 胡安定 |
论新时期小说“魔幻叙事”的道家文化内涵 | 曾利君 |
甲骨卜辞上午时称的个性分布研究 | 邓飞 |
历史研究 | |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轰炸记忆”的演变与建构——以“重庆大轰炸”为中心的考察 | 潘洵, 高佳 |
从影像史学视角考察美国电影纪录片《苦干》 | 周勇, 刘婧雨 |
从敦煌吐鲁番判文看唐代司法审判的效率和质量 | 郑显文 |
构建、维系与组织化:明清时期墓祭对华北宗族的影响探析 | 刘巧莉 |
仪式的“礼”化:一种社区秩序再生产机制——关中地区丧葬仪式的田野考察 | 李永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