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卷 第06期(总第210期) 2016年11月1日出版
哲学研究 | |
资本主义的普遍性附魅和祛魅--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的策略和变奏 | 陈广思 |
从“基督之爱”到“理性之爱”--论黑格尔“理性”思想之宗教起源 | 陈士聪 |
两种基于不同哲学立场的历史因果命名理论?--论克里普克与普特南名称理论之区别 | 李章吕、何向东 |
政法与社会 | |
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民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李淑梅 |
人之再造:土改运动中的身体政治--基于川西北地区的考察 | 崔一楠、陶利江 |
关于当前农村社会道德问题的理性思考--以“返乡记”为缘起 | 张永伟、房晓军 |
审判中心主义下侦查权控权内卷化问题研究 | 汪家宝 |
经济与管理 | |
政府补助、机构投资者增持与公司亏损逆转程度 | 杜勇、刘龙峰 陈建英 叶鸿鸽 |
股权激励、代理成本与企业现金流风险 | 范圣然、陈志斌 |
教育研究 | |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的成因和解决路径 | 冯文全、徐松妮、高 静 |
“被”技术化的儿童:成因?问题?对策 | 李静、童宏亮 |
参与式教学的形态特征与实施策略 | 陈时见、谢梦雪 |
区域性大学联盟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设计及其现状审视 | 王正青、董甜园 |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 | 邵忠祥、范涌峰 宋乃庆 凌 琳 |
心理研究 | |
动机变化视角下依恋回避者的安全依恋情感激活 | 钟歆、陈 旭 |
文学研究 | |
专题:词题起源研究 | |
安史之乱是词体兴起的重要机缘 | 焦宝 |
论唐人对曲辞的文体判断及其理据与分歧--以曲辞在唐代文献中的著录为核心 | 黄贤忠 |
五四精神的共振:论程砚秋的现代追求 | 王桂妹 |
刘继明与中国乡村乌托邦意象的营构--以长篇小说《人境》为中心 | 刘保昌 |
历史研究 | |
明清史研究(主持人:陈宝良) | |
明代科道官行取制度兴起与衰落 | 苏嘉靖、柏 桦 |
论明代南直隶兵防体制的演变 | 苏辰、罗冬阳 |
死神面前的“不平等”--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安全区中国难民内部分层 | 张生 |
抗战大后方合作金库网络的构建及其特点 | 张朝晖 |
地方势力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对19世纪后期美国排华运动的再研究 | 王勇 |